請試著如上圖這樣做:把撥絃之手(picking hand)的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與小指(由右至左,也就是吉他指譜上的 i,m,a,c)並列齊頭,然後在指甲溝前的指端擺上一支鉛筆芯。
喔,對了。如果你不是採用指彈,如古典/西班牙吉他或是 fingerstyle,那麼這篇文章可以略過。
沒錯,做到這樣是有些難度的,需要練習。
但只是為了好玩或愛現嗎?
不,請用想像力將上圖顛倒,再把鉛筆芯想成是一條吉他絃,就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了。
因為常有 a,m,i 三指需如此密集落指同一絃的情形(我的話,還會有小指一起 c,a,m,i)。
比方說,彈奏 阿爾罕布拉的回憶 之類的顫音曲時,所有的顫音,就是靠 a,m,i 三指緊接撥奏而出,這三粒音的音質應該趨近於完全相同,也就是 指絃距,施力(響度)、撥絃時指甲的前(初)觸與撥動(後觸)的角度,也要儘量接近,奏出的音樂才能均勻滑順。
嘩!難死人了!要注意這些細節,哪還顧得到照譜彈琴?
沒辦法,就是這麼回事,像顫音這種事,是很容易開始的,但是卻很難彈到好。如果一直只急著把曲子彈完,就只會有粗略的浮面樣子而已,卻教人不敢錄音起來聆賞。
指甲長不長,不能從師長的觀點來看,每個人指溝深淺不一樣
然而,這裡不是要扯到使用顫音編曲的吉他音樂,而是我個人在 撥絃之手的指甲 主題上的一點思維。
不是指甲怎麼剪喔,你用剪刀、美工刀、銼刀、甚至像史瑞克那樣給電動砂輪打磨,或是用細砂紙、水砂紙、磨砂膏,要怎樣剪悉聽尊便。
而是指甲怎麼留。
每一本教材裡,都有指甲要剪成什麼樣子的圖解。在我的吉他歷程,初學時也是按照教材裡面建議的形狀來剪。
相信你也是。
然後,學習者就會接觸到不同的指彈流派觀念,如指甲派,是說留長長的指甲(比本文附圖中的指甲還要長),彈奏時完全使用指甲,得到清脆銳利的聲音。或是指頭派,是說不留指甲,彈奏時只用指頭的肉撥絃,得到溫柔敦厚的聲音。
雖然如此,但是指甲派奏出的音色除了尖牙利齒之外,還有很要命前觸雜音,也就是落指時指甲碰到振動中的琴絃而產生的嗞嗞咂咂的雜音,即使極短暫,仍然刺耳,而在需要柔和溫潤的琴音時,卻很困難奏出。
而指頭派的問題跟指甲派相反,除了利用指頭肉不同硬度之處來小幅變化琴音之外,基本上聲音總是圓鈍鈍的,不清澈不明亮,還有些發悶。在需要表情較激昂的時刻,除了音量之外,變化不出指甲派那種脆硬的、陽剛的聲音。
指甲長不長,要從絃的觀點,也就是觸絃面來看
上述的兩種老流派,並不是唯二的指彈流派,很自然的,在吉他演奏發展史的時光洪流中,有許許多多的彈奏流派登上舞台,其中自然也有一種中庸的流派。
接下來要提的,我還真不知道怎麼稱呼,但叫什麼名字不重要,姑且就泛稱為 中間派吧。
總之,這種介於指頭派與指甲派之間的派別,是我採用的方式。
簡單講,就是留較短的指甲,落指時,先讓指尖肉作前觸,能對振動中的琴絃作瞬間消音,緊接著讓短而圓的指甲弧觸絃,以最短刮絃距離撥動,離絃。這樣做,主要是避免了指甲派彈法的前觸嗞咂雜音,也因為短甲而較接近指頭派的溫潤音色。
像上圖這樣看指甲留得怎樣,是完全錯誤的!
每個人的指溝深淺不一,從指背看,是人的觀點,沒有意義。
恕我再強調,要從指腹,也就是觸絃面的角度,從絃的觀點來看。
對我而言,這些指甲都長了些,該修了。
其實我就是趁修磨之前,才好拍照寫這一篇。
從觸絃面來觀察即將落下來的手指,角度是多麼不同!
手指頭並不是像粉筆似的筆直圓柱體,並不是彼此平行且直挺挺的,從生物解剖的角度來看,其實是很不規則的。
指甲也不是像匹克 pick 那樣平板的東西,從橫向及縱向,都是有彎曲弧度的。
你看上圖,絕大多數的人,手指觸絃之前,指頭們的角度都是傾斜的,有趣的是,食指與小指都是向掌心內彎。
特別值得一提的事,食指在平面上還有一個扭轉角度。大約是悠久進化史的結果,人類的食指與大拇指幾百萬年的拿捏之下,食指腹向著拇指作了旋轉配合吧(捏起來看一看,願你不是現在才知道)。
那麼,撥絃之手的這些指甲與同一條直線(絃)的接觸點,並不是如人想像中在指甲圓弧的中心點,就很容易理解了。
從上圖看出來了嗎?在剪修指甲時,要對觸絃點有抓到位(或說是正確的心像)。
好吧,先寫到這裡。這些是我很個人的一己之見,僅供參考。
有空再補充。
文章:撥絃之指甲
網址:http://autsum.pixnet.net/blog/post/44703421/
v0.8 by Autusumm 秋草夏人
(引用請先告知並不得刪改出處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