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 400.jpg

 Simon and Nick 2.jpg 左: Simon James, 右: Nick Webb

之前寫到 Acoustic Alchemy 的開創者 Nick Webb 與 Simon James.

我曾對他們的音樂生命之流轉有過深沈的感懷,覺得對這個以木吉他尼龍絃與鋼絃二人組為主的樂團,需再多關注些筆墨。這是在好好重聽過 GRP 重新發行的 "Early Alchemy" (註) 幾次之後。

實在很不願意把 A.A.的音樂歸類。

基本上,以後見之明來做分類,仍然會引起爭執。開創性藝術家的風格之作,永遠是由後人來歸類的。當無法對號入座,歸宗分派的時候,新的風格派別、類型就於焉而生。

唱片賣場會把它分到 New Age, 唱片目錄分類又列入 Fusion, Smooth Jazz... 唉,其實層次、範疇不一,怎麼歸都不重要了。也許,曾出現過的最佳說法,就是評論界的 "Acoustic Alchemy Sound" 最能代表吧?

曾經喧騰一時的新時代音樂重鎮 Windham Hill 始祖 - 木吉他老將 Will Ackerman「叛逃」去開 Imaginary Road 唱片公司的事件,說他是不滿於自己以及 Windham 被貼死 New Age 標籤(據說他恨透了 New Age 這詞兒),「所以才」去開 Imaginary Road, 是不是為這個原因姑且不談;好笑的是,他新公司的唱片,還是被大賣場歸類到 New Age, 廣告裡還有 Easy Listening 的說法。

我想 Ackerman 看到這個結果,不欲哭無淚兼吐血,也難。

在 classical, reggae, latin, folk, jazz 的聚合下,我們從 "Early Alchemy" 聽到一些佛拉門哥的情熱難掩,一些法式小酒館的香頌飄逸,一些南美節奏的風情浪漫,一些室內樂企圖的認真,甚至還有玩 12-bar blues 的出現。

我感覺到幾個特點特別值得一提:

1. 簡單的編制,濃烈的探索:
   主奏的就是 Simon James 的尼龍絃吉他 (他們不願意稱 classical guitar), 以及 Nick Webb 的鋼絃木吉他。
   其他就是節奏部分:Double-Bass, 電 Bass, 打擊樂器。
   另兩曲中,有個弦樂四重奏下來插花,但表現得很收斂。
   簡單的配器,就是這樣。在 Nick 的理念下,展現了對新可能性的努力嘗試與探索。

2. 技巧退位,音樂至上:
   就一個首度錄音的嘗試而言,能夠掌握住這個原則,無疑是相當難得的。
   兩把 acoustic 吉他,鋼絃與尼龍絃,比肩吟唱,相互支援,絕無競飆與炫技。
   這種技術上的內斂,對吉他高手而言,需要相當戒急用忍的修為。 :-)
   我們只感受到樂思的洋溢,體會到 作曲/編曲 與我們的心靈對話。
   技巧,容或需要熟練的運作,但祇是為了表現音樂,而不至於突出自己,反客為主。
   相對於聽到 Vinnie Moore, Steve Vai, 或是 Eric Johnson 等大師的作品,總是難免
   不注意到技巧,而被技巧所淹沒、震倒。前者那種經驗是全然不同的。

3. 風格的反動:
   Nick, Simon 都是在英國受教育成長的英國人。可是,在音樂裡,我們找不到現在風行
   (尤其在 New Age 裡)  的 Celtic 的東西。
   現今相當多的木吉他手,都或多或少都涉及了 Celtic, Alternative Tuning (相當 Celtic),
   甚至美國的樂手也難免。因此,Nick & Simon 不走 Celtic, 有點像我們這裡的樂手在音樂表現中
   刻意不涉及中國東方情調一樣。想像一下董運昌的南方小鎮抽掉東方風情之後?...)
  
   Simon 主修古典吉他,Flamenco 夠炫,但是除了一首 flamenco 獨奏之外,
   也沒有賣弄凸顯他的學院古典出身。
   Nick 雖主修 Jazz, 我們在他的音樂裡卻也看不到忍不住的即興 (improvisation) 跑馬,
   和任意填充樂段的展開 (developments), 以及因此而造成的旋律性的喪失。
   感性,而避開了濫情發洩。
   這些,絕不是漫不經心的巧合,而該是自有定見的選擇與規劃、管理。

A.A. 會成功不是偶然。從這些個角度說,Nick 在理想之餘還算是蠻商業的。
 
因為深知道只靠兩把木吉他搞出的音樂,不可能成為大紅大紫的主流派暢銷大碟,所以,必須有具體的策略來因應。但是人算不如天算,在月石音樂初試啼聲的作品顯然超前了市場的腳步與接受度,在當初受挫。

然而真正的好東西是歷久彌新的,GRP 重新數位混音的版本,使這張 Early Alchemy 再度獲得了新生。

1982~1990的錄音,現在聽來,還是很「新」,或說是很「當代」。仍覺得好聽,有東西,耐聽。

古典尼龍絃吉他和鋼絃木吉他本是同根生,Nick 當初遇見 Simon, 毫無門戶之見與派系排斥之下,隨即展開合奏,與作曲的嘗試。

看著我的古典與民謠吉他,想著這些年來我花下的時間。追求表現技巧,我跟大多數人一樣,一直是這樣地練著。練視奏、練聽力、抓和絃、編曲,這樣地一路走著...

可是 -- 當然不是現在突然想到,只是從 Acoustic Alchemy 的音樂,特別感覺到,原來我曾努力的這些都有點小格局,小鼻小眼的,都太微觀了。

我告訴自己要更巨觀一些,除了技巧之外,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要修煉。多用心聽,多讀,多觀察,多思考,從音樂家的內裡,從音樂的更基礎,從市場,從製作...

因為,即使有一天我覺得技巧夠了的時候,發現前人早已揚棄了技巧的枷鎖,乘著反璞歸真,超聖入凡的意念,大隱於市,絕塵而去。

我不願意到時面對那種空虛。

 

 

Acoustic Alchemy: Early Alchemy
Produced by Nick Webb for Moonstone Music Ltd.
(C)&(P)1992 GRP records
GRD-9666, Digital Master

 

 

 

 

 

v1.0 2008/06/16 22:41 


v1.2 by Autusumm 秋草夏人

 

轉載 by: Guitar Castle 木吉他新手最溫馨的家 v1.0

arrow
arrow

    秋草夏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