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amas_cover_400.jpg

近來又看到有些朋友在問「木吉他可不可以換用古典尼龍絃」這個題目。
好吧,還是翻出一篇我以前作這件事的紀錄來分享一下。
這裡的照片,並不是當時留下的紀錄照,而是翻出抽屜裡的資料新拍的。(幸好有留著!)

~*~

以前換第二把木吉他的時候,曾經問老闆:「可不可以換成尼龍絃?」
「不可以!」老闆斬釘截鐵地回答。
我沒有再問下去「為什麼不可以?」但我可一直沒有放棄這個念頭。

固然是原本為了安裝金屬絃設計的琴體,但用上尼龍絃就一無是處嗎?
圍繞著這個主意,想了很多:

絃:查訪到有這種絃叫做圓頭 (ball end 球端,相對於平頭 plain end, tie end 而言) 尼龍絃,也就是絃的一端做得像金屬絃一樣是繞著一個圓圈,可以穿過絃橋上的小孔用 pin 來固定。有好幾家絃廠都有供應。

指板與絃距:絃與絃之間的距離問題,關係到指板的寬度。
一般尼龍絃琴的指板第七格處的寬度有 5.7cm 左右, 而我的木吉他指板第七格才只有 4.8cm 寬,窄了近 1cm, 因此,讓尼龍絃擁擠在狹窄的指板上,是會有那麼些心驚肉跳;轉念一想,平常彈木吉他也是用指法,對那樣的指板寬度與絃距也已經適應了,再來適應尼龍絃應該沒問題吧。

絃的張力:木吉他金屬絃的張力大,換尼龍絃後張力小,手感上會覺得絃比較軟,到時會怎樣呢?我喜愛硬絃的勁道,那麼新絃不能軟 (normal),要挑高張力的尼龍絃來試。

絃橋的負荷:即使是高張力 (high tension) 的尼龍絃,整體的拉力還是比原來的金屬絃要小,因此不要去擔心拉裂絃橋。

音色呢?音量呢?彈起來感覺會怎樣呢?... 不去試怎麼知道?要行動。
於是就展開了這個新經驗的探險,開始尋找可以用來試的絃。

第一個遭遇的絃的型號是:
  Adamas 4747, High Tension - Black Trebles, Ball End.
  1 ~ 6 絃的絃徑是: .028  .032  .040  .032  .038  .044 英吋
雖然外袋寫的是 adamas, 內袋還是印著 Kaman Acoustic Nylon Ball End.
這家 Kaman Music, 大家應該很熟了,製造好幾個品牌的吉他,也出絃。
為什麼先挑 adamas 4747? 沒甚麼,只不過它是在搜尋時符合的第一項,反正總得有個開始,就它吧。

adamas_1_400.jpg
這是 adamas ball end 1st 紙袋

打開第一絃的紙袋,看到細亮的黑色絃,我不禁笑了起來。
真的好久沒看到酷酷的黑色高音尼龍絃了,高中時用過吧?除了聽一首歌會叫往事浮現,居然看到絃也會。

〈換絃〉
整個過程滿順利的,裝新絃比拆舊絃容易。

adamas_2_400.jpg
這其實是2nd 絃, 1st 絃已經扔掉, 原因如下述

adamas 的 1~3 絃的 ball end 其實不是 ball, 而是先讓絃穿過一個塑膠小塊,再把絃打個結卡住。4~6絃的 ball end 就跟金屬絃頭的作法一樣了,因此裝法仍是相同的。

adamas_2_600.jpg 
adamas 的 ball end 就是這麼回事

從調音鈕卸下金屬絃的時候,像要扳開僵屍的手指,冷不防還要給刺出一滴人血來。尼龍絃就好多了,穿過鈕孔後,可以用手先幫它繞上幾圈再旋緊,溫馴得多。

〈調音〉
調音關係到參考音音高,以及上絃枕到下絃枕的距離 Scale Length: 絃的有效震動長度。我用的參考音是標準的 A440. 木吉他上絃枕~下絃枕的距離是 65.2cm (25.67英吋), 稍多於一般的標準。
調起尼龍絃來,一向彈古典的人可能早習慣了;總之,累。走音得厲害。
兩天下來,終於漸漸穩住音準。

〈試彈〉
這部分就有趣了。彈古典琴已經習慣了寬指板與粗尼龍絃;彈指法木吉他,也適應了窄指板與細細的金屬絃。但是把兩類因素混到一塊兒,在木吉他的窄指板上彈粗尼龍絃,就變得很錯愕,反而亂了方寸;因而我需要特意把身心「歸零」,重新去建立一種彈奏的 context.

除舊佈新之後,兩天下來也就順手了。大致上說來,越彈越開心。
然而,美好的事物經常是短暫的嗎?

〈插曲〉
到第三天起床一看,嘿,它第一絃「自我了斷」了?
斷處在上絃枕跟調音鈕中間,算是有些奇怪的第方;好吧,我就打個結給接起來,重新旋緊,到了接近 E音的時候,啪!結沒鬆,它又斷在老地方附近。我不信邪,再綁了個結,再調緊,又在旁邊斷掉!有些生氣了,我再綁,再調緊,到了 E音時,又是啪的一聲 -- 絃鬆掉了?

不,它沒斷,這次是球端鬆了,它鬆得也很絕:末端的小結掙出了那個小塑膠塊的小孔,活活被拉出插梢的縫來了;可以說,ball end 崩潰了!
 
天啊,那麼小塑膠塊不是就掉在琴肚子裡了?
我抱起琴一陣亂晃,果然看見那黑東西像賊似的躲在深暗處,光是翻過來搖讓它掉出來,就花了兩分鐘。
一邊搖,我一邊唸:a-da-ma-s 我-恨-你。

決定放棄這條第一絃,不跟它玩了。
雖然 2~6 絃還沒有出狀況,但一葉知秋,我想,Kaman 這種品管不良的 ball end 已經出局了,以後絕不會再買這種尼龍絃了。
不過就這樣整套都丟掉,開始尋覓下一套絃嗎?太浪費了。
而且,我這次嘗試的目的還沒有達成,革命尚未成功,豈可輕言放棄?

從抽屜裡拿出一條備用 D'Addario J27 的第一絃(絃徑 .028),在一端打了三個小結擠成一陀,算是代用的 ball end, 重新裝上,結果很順利,一口氣調到 E音,沒事。

my三結.jpg
我在 D'Addario J27 1st 打的三個結 - 拍這種高倍數的還真麻煩

呼,終於可以再彈了,這才是美妙的開始。

〈調整 與 手感〉
因為尼龍絃比金屬絃要粗,怕它卡不進,原有要拓寬上絃枕的溝槽的準備,尤其是 1~3 絃;沒想到居然不用調,就剛剛好下去了,有點兒意外。

倒是絃高問題出現了:換了尼龍絃後,我用同樣的力道彈下去,感覺上略軟的絃很容易就打到指板上,發出吱喳的雜音。理論上,換用更高張力的絃可以改善,但臨時哪裡去找這樣 extra high tension 的絃?

調整 truss rod 拉高琴頭,可以使絃面上浮,但現在琴頸平直,我可不願這樣做。

因此採用另一個權宜之計:墊高 saddle 來提升絃高。
這得慢慢來,不宜一次墊太多,我試到第三次才得到改善,讓雜音沒了。

此時的絃高在第 14格處是 2.2mm, 還是比古典吉他的要低多了,不論是用指法還是用 pick, 都算是相當好彈。而且明顯的不容易累,尤其是左手,比起彈古典吉他,輕鬆省力多了。

這種混血式的新鮮感受很快叫我上癮,因為指板窄,絃又低,木吉他上的手法跟古典吉他的手法在此相遇,會演變出甚麼融合效果,或是衍生出甚麼缺失,我急於探索。

〈聲音〉
整個音色是大異其趣,而真的也很有「趣」。要怎樣形容呢?
也許「把男人的聲帶移植到女人喉嚨裡」可以從某種角度描寫這種變化。

自然的事理,有時就是那麼簡單得可愛。現在它的音色還真像
(金屬絃木吉他的音色 + 尼龍絃古典吉他的音色)/2 呢。

新的音色繼承了部分金屬絃木吉他的清脆,但沒有那麼亮麗,也具有尼龍絃的珠圓玉潤,但卻少在古典吉他胴體上的那種深宏渾厚。

至於音量:換了尼龍絃,比起金屬絃的音量弱了些;這是個有趣的題材:響度變弱了,是因為音色不同而造成的錯覺嗎?手邊沒有儀器求證。

這把老闆宣稱「真材實料」的木吉他,是我最重最大的一把琴,大約是我 Suzuki 古典吉他的兩倍重。如果比喻為喇叭的話,看來是屬於較難推動的,低效率的那種揚聲器。 :-p

用較硬且鈍的 pick 來彈,比起用指甲彈能得到更明亮的音粒,別有風味;有趣的是雖然我是為了彈指法而換尼龍絃,卻發現這幾天我居然用 pick 彈它多過用指法?

決定跟著感覺走,直覺會帶領我走向出口。

因為沒有用兩種品牌的 ball end 來做對照測試,尚且我的木吉他也不是能讓絃廠都服氣的昂貴名琴,因此底下說的對 Adamas 絃不是很公平。但是這篇的主旨也不是測試絃,所以仍稍為敘述一下。

這組 Adamas 尼龍絃的聲音算是小可;分為高低音兩部分來說的話,低音絃 (4~6) 表現得要比高音絃來得好些。

高音絃裡,第一絃是代打的,情況特殊,卻產生了有趣的局部性對照結果。D'Addario J27 雖然是一般張力,表現起來卻比 Adamas 的二、 三絃音色要清澈,後者的聲音有些壓抑、遲疑,表現不出尼龍絃應有的那種鏗鏗然的力度,尤其 apoyando 指法時,音粒不夠豐厚紮實,顯得弱了些;這情形,三絃又比二絃嚴重。

這樣看來,我若去找 D'Addario 高張力的尼龍絃來換,像之前在版上報告過的複合 G絃,相信在高音絃整體效果上可以勝出 adamas 一截。

而低音絃這方面,可能是因為有繞絃吧?或是跟我木吉他的共鳴特性較合?表現尚可。尤其第 4絃效果特好,餘韻也長;但這樣一來第三絃的音色、音量反而跟它銜接不太上。如果找有繞絃的第三絃(wound 3rd) 來試,改善的餘地應該不小,但不知道會不會又跟二絃接不起來。

要跟金屬絃比響亮、清脆,當然是比不過,但是這把木吉他原來的聲音,我換過幾種金屬絃,總覺得它尖牙利齒、潑辣辣的太火氣了;現在改成尼龍絃,頓時覺得:呀,原來就該像這樣子的嘛,還真是我喜歡的調調 (可以很 jazzy)。

〈結語〉
效果整體來說,不滿意,但是可以接受。

「可以換尼龍絃!而且聲音也還好!」我要對吉他店老闆說。
若是一個真正熱愛吉他的業者,這幾句話應該是由他來告訴我的。

這次的實驗,一掃我以前在木吉他上換尼龍絃的不愉快回憶,重建了我對這種作法的信心。接下來,我會用這把琴錄音,看看效果如何,而不論結果,可以肯定的是,我不會再把金屬絃換回來了。

為什麼呢?因為,原來只是一把平凡的木吉他,換過絃之後,變成了自成一格的尼龍絃吉他,小小的改變,卻加值不少。
 
若我琴有知,它大概也不想換回金屬絃吧?  *^.^*

只能學以前那廣告小和尚說:「這個滋味兒,師父,您得親自嚐嚐看。」

以下列出我已知有出 ball end 尼龍絃的品牌,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:
Adamas, Darco, Dean Markley, Ernie Ball, Fender, GHS, Gibson, La Bella, Martin.

ghs_cover.jpg
現在在我這把琴上的是 ghs 這組

ghs_3rd.jpg
ghs 3rd 內袋

ghs_ballend.jpg
ghs 的 ball end 真的是一個白色塑膠球,裡面還是打了個結的絃

labella_cover.jpg
La Bella 特高張力的, 聲音很威

labella_2nd.jpg
La Bella 2nd 內袋

labella_3rd_2.jpg
La Bella 的 2,3 絃最有趣的是 "Nylon wound on nylon 尼龍繞尼龍", 但是我不愛它們的啾啾聲

如果找不到上述這幾款,又不方便從網路上買的話,還是有權宜之計,不妨就用我那種替代方法,去買一般的高張力尼龍絃,自己打結作 ball end, 只要卡得住就行啦。

提醒:如果您一向不習慣尼龍絃,或是現有的木吉他不夠響亮,那麼在嘗試之前請慎重考慮,以免失望。

 

v1.0 2009/02/24 21:23 


v1.12 by Autusumm 秋草夏人

 

arrow
arrow

    秋草夏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